本篇文章1449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
【文章開始】
你有沒有想過,為什么看有些產(chǎn)品介紹,明明就是個臺燈,卻能讓你看得心里一暖,甚至有點沖動想買?而有些介紹,參數(shù)羅列一堆,你卻一點感覺都沒有…… 這中間的差別,其實就在“會不會寫軟文”。今天咱就聊聊,怎么給一盞看似普通的臺燈,寫出打動人的文案。
先自問自答一個核心問題:臺燈軟文難道不就是介紹臺燈多亮、多護眼、多好看嗎?
是,但不全是。如果你只寫這些,那充其量叫產(chǎn)品說明書。軟文之所以“軟”,是因為它得繞過用戶的心理防線,把產(chǎn)品功能揉進生活場景里,讓你覺得:“這說的不就是我嗎?”
比如,你不會寫“本品采用全光譜LED技術(shù)”,而可能會寫:“深夜加班時,那種刺眼的冷白光,是不是總讓你越忙越煩躁?” —— 你看,問題先行,技術(shù)隱藏背后,這才是軟文。
臺燈的本質(zhì)是光。但用戶買的不是“光”,而是光所帶來的體驗和解決的需求。
舉個例子: - 如果你寫給家長,光就是“孩子學(xué)習(xí)不傷眼的守護者”; - 寫給熬夜加班的年輕人,光就是“深夜陪伴不孤獨的溫柔存在”; - 寫給設(shè)計師/手藝人,光就是“還原每一處色彩細(xì)節(jié)的專業(yè)伙伴”。
所以寫之前,先問自己:我這盞燈,是在為什么人,解決什么時刻的什么問題? 想清楚這個,文案就不會跑偏。
別總是一上來就甩賣點!試試這些結(jié)構(gòu):
? 故事式:從一個具體的人、一個深夜工作的場景寫起,讓讀者先進入狀態(tài);
? 對比式:“以前用普通臺燈,總覺得眼睛累…后來換了這盞,才發(fā)現(xiàn)不是我不適應(yīng),是光不對”;
? 懸念式:“為什么這盞燈能讓人專注力提升30%?”,然后一步步揭曉;
? 日記式:用幾天的時間記錄使用體驗,更真實也更接地氣。
有些寫法真的過時了……比如:
那應(yīng)該怎么寫?把技術(shù)語言翻譯成“人話”。比如“均勻光”可以說“光線柔和鋪開,書本角落都不暗”;“無藍光危害”可以說“長時間看書,也不容易眼酸”。
這兒直接上干貨,你可以照著做:
好文章是改出來的。寫完軟文,不妨問自己這幾個問題:
如果答案都是?,那么這篇軟文離成功就不遠了。
其實有時候吧,寫軟文寫多了也會有點困惑:我們是在真誠推薦,還是只是玩弄文字技巧?這個界限挺模糊的。但有一點是確定的:再好的軟文,如果產(chǎn)品本身不行,最終也會被反噬。所以寫好文案的前提,是你真的認(rèn)可那盞燈。
它不只是信息的傳遞,更是一次情緒的溝通。用光線連接需求,用文字傳遞溫度,這才是軟文寫作真正的高級所在。
如果你也開始準(zhǔn)備寫一篇臺燈軟文,別急著動筆。先打開那盞燈,用它照亮你的鍵盤,感受一下——或許那一刻,你就知道該從哪里寫起了。
【文章結(jié)束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