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407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
【文章開始】
你有沒有這種經(jīng)歷?翻手機相冊突然翻到一張老照片,可能是幾年前旅游拍的,或者和朋友的合影,一下子回憶就涌上來了。特別想發(fā)出去,但又不知道配什么文字…就,干巴巴一張圖丟出去?好像差點意思。那這種“舊照片軟文”到底怎么寫才能打動人心,甚至讓互動量翻倍呢?今天咱們就好好嘮嘮。
其實你想啊,現(xiàn)在大家每天刷到的信息太多了,新的東西反而容易疲勞。但舊照片不一樣,它自帶時光濾鏡,一下子就能把人拉回到某個具體的瞬間。這種“懷舊感”是共通的,幾乎每個人都能被打中。
不過話說回來,也不是隨便發(fā)一張就有效。關鍵是你得給這張照片配上一個好故事,或者一個能讓人參與的話題。不然,可能就只是你一個人的自嗨了。
不是所有舊照片都適合發(fā)。你得選那種有“故事感”的。比如: * 有人物的:和朋友、家人的合影,每個人的變化就是話題; * 有場景的:比如畢業(yè)的學校、以前常去的咖啡館,地方?jīng)]變?nèi)俗兞?,這種對比很戳心; * 有“?!钡?/strong>:比如當年特別非主流的造型,現(xiàn)在看會笑死的那種。
選照片的核心就一點:這張照片必須能讓你有話可說,或者能讓別人有話想問。
思路一:直接感慨時間流逝。比如“5年前 vs 現(xiàn)在,哪個更帥?”這種對比強烈,容易引發(fā)互動。
思路二:講一個具體的小故事。比如“這張是在大學后門燒烤攤拍的,那天剛答辯完,我們聊未來聊到凌晨…現(xiàn)在你們都在哪呢?”故事細節(jié)越多,越真實,越動人。
思路三:拋出疑問,讓讀者參與。比如“猜猜這是哪一年?”“還有人記得這個地方嗎?”用提問的方式把觀眾拉進來,而不是你一個人自言自語。
深夜或者周末休息日發(fā),效果通常更好。因為這時候人們情緒更放松,更容易被這種帶感情的內(nèi)容觸動。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,或許暗示了用戶活躍的時間段更利于傳播,具體機制還可以再觀察。
我有個朋友,之前隨手發(fā)了一張十年前和同學在校門口的合影,配文是:“突然翻到這張,那會兒體重比現(xiàn)在輕20斤…而且這家奶茶店居然還開著!有人想去偶遇嗎?” 結(jié)果你猜怎么著?底下評論爆了!全是老同學在憶當年,還有人真的約著再去喝奶茶。這條就成了他那段時間互動最高的一條朋友圈。
你看,它不止是照片,更是一個引子,一把打開話匣子的鑰匙。
教你個懶人方法:直接套用這個結(jié)構(gòu)! 1. 開頭:哇!看我翻到了什么?。ㄒl(fā)好奇) 2. 中間:這是XX年前在XX地方拍的,當時發(fā)生了XX事…(講故事) 3. 結(jié)尾:時間過得好快啊/你們還記得嗎?(引發(fā)互動)
雖然這個模板很好用,但是具體效果可能因人而異,因為每個人的朋友圈特質(zhì)不一樣。不過核心思路是通的:照片是餌,文案是鉤,鉤住的是大家的共同回憶和好奇心理。
發(fā)舊照片,真的不是簡單丟張圖就行。要想讓它有溫度、有回應,你得: * 選一張有故事點的照片; * 用真誠的細節(jié)講故事; * 用提問的方式邀請別人參與; * 避開模糊和刷屏的雷區(qū)。
下次再翻到老照片,試試這套方法。說不定就能炸出好多潛水的朋友,讓你的朋友圈不再冷清。
【文章結(jié)束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