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438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
【文章開始】
你有沒有試過,在五月的晚上,抬頭看一眼天空?不是那種匆匆一瞥,而是真的停下來,盯著那輪月亮發(fā)會兒呆。初夏的月亮,它不像中秋月那么圓潤張揚,也不像冬月那樣冷得讓人打顫。它好像就…掛在那兒,淡淡的,帶著點暖意,卻又容易被我們忽略。為啥我們會錯過它?或許是因為,夏天剛來,我們的注意力都被冰西瓜、晚風(fēng)和燒烤攤給搶走了吧。
好,我們先問個直接的問題:初夏的月亮,究竟哪里不一樣? 首先,它不像滿月那樣亮得刺眼,反而帶點朦朧,像蒙了一層薄薄的紗。光線是柔和的,甚至有點“軟”——對,就是那種你看久了心里會微微發(fā)軟的感覺。
其次,這個季節(jié)的月亮高度角比較適中,不像冬天那么低,也不像盛夏那么高,正好掛在樹梢和樓宇之間,位置舒服得很,你看它不需要拼命仰頭或者找角度。
還有一點,初夏的夜空通常比較干凈,霧霾少、云也薄,月光透下來特別清晰,但又不會搶了星星的風(fēng)頭——它只是安靜地陪著。
嗯…這問題挺有意思。我想了想,可能跟我們的“季節(jié)注意力”有關(guān)。夏天來了,我們更容易被這些吸引:
不過話說回來,也正是因為這種“被忽略”,初夏的月亮反而有種不爭不搶的溫柔。它不需要你贊美,就靜靜陪著你,像老朋友一樣。
如果你真想好好看一次,那我建議你可以試試這些方式,不需要多專業(yè),有心情就行:
我自己試過好幾次,有時候看著看著,會突然覺得:啊,原來夏天也可以這么安靜。
這是個老話題了。有人說月圓之夜人容易失眠、情緒波動大…但初夏的月亮往往還沒到最圓最亮的時候,那它會影響我們嗎?
老實講,我不太確定這是不是有科學(xué)依據(jù)。但從我自己的體驗來看,那種柔和的光線確實容易讓人放松下來,甚至有點治愈。它不像太陽那樣給你打雞血,而是輕輕拍拍你,說“可以慢一點”。
不過這也可能只是我個人的感覺哈,具體月亮的光線是怎么通過視覺影響神經(jīng)的…呃,這部分我知識盲區(qū)了,真說不清。有待科學(xué)家進一步研究吧。
那會兒剛好假期回鄉(xiāng)下,晚上熱得睡不著,就爬梯子上了平房頂。一開始只是想吹風(fēng),結(jié)果一躺下,整片天就撲了過來。
月亮不算太亮,但星星特別多,它們好像都被月光輕輕地托著,不閃不鬧。那個時候,我突然覺得:初夏的月亮像個背景板,它不搶戲,但沒了它,整個夜晚就失去了一層底色——那種柔軟、包容、微微發(fā)亮的底色。
我甚至覺得,它比中秋的月亮更貼心,因為它不需要你“團圓”或“感慨”,你一個人看著也很好。
所以啦,今年夏天,如果你有機會——也許就是今晚——不妨抬頭找一找月亮。不需要期待它多圓多亮,你就看它一眼,看它怎么輕輕地、溫柔地掛在初夏的夜空里。
它不像太陽那樣催促萬物生長,也不像星光那樣遙遠神秘。它只是靜靜地發(fā)散著一種軟軟的光,陪你度過一個又一個漸漸變熱的夜晚。
也許你看完也就忘了,但那一刻的柔軟,是真的。
【文章結(jié)束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