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442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
【文章開始】
你有沒有刷到過那種農產品廣告?點進去之前覺得“不就是個賣玉米的嗎”,結果看著看著居然……下單了?對,這就是軟文的魔力。但問題是,為啥別人寫的農產品軟文能爆,你的卻像在朋友圈里躺尸?今天咱們就掰開揉碎聊聊——農產品軟文標題到底該怎么寫?
先別急著反駁。回想一下,你是不是經(jīng)常寫出這種標題:《優(yōu)質有機蘋果上市》《我家紅薯香甜軟糯》……停!這不叫標題,這叫產品說明書。用戶根本無感啊。
自嗨型標題的問題在哪?光顧著說“我好”,卻忘了用戶關心的是“對我有什么用”。比如“優(yōu)質有機”是你的賣點,但用戶可能更想知道“吃了能讓我孩子少生病嗎?”或者“比超市的甜多少?”
所以啊,寫標題前先靈魂三問: - 用戶看了會想點嗎? - 有沒有戳中他們的痛點? - 是不是像朋友在推薦,而不是廣告?
農產品看似難寫,其實天然自帶優(yōu)勢——健康、自然、情感,全是現(xiàn)代人焦慮的解藥。但很多人不會用。
舉個例子:
普通標題:《新鮮農家土雞蛋配送》
優(yōu)化后:《這枚雞蛋,藏著小時候的太陽味|每周直送你家》
看出差別了嗎?第二個標題: - 用了“小時候”觸發(fā)回憶情感 - “太陽味”營造畫面感 - “每周直送”解決了持續(xù)購買的便利性
高級的軟文標題,賣的不是農產品,而是生活方式、情感記憶甚至健康焦慮的解決方案。雖然這么說,但具體哪種情感掛鉤最有效,可能還得看不同農產品的特性,這點我還真沒完全摸透。
別想得太復雜,爆款標題都有套路。下面這些案例你改一改就能用:
數(shù)字+痛點型
《90%的人不知道,這種玉米煮完居然能爆漿!》
→ 數(shù)字制造稀缺感,爆漿勾起好奇心
對比體驗型
《吃完這顆桃子,超市買的再也回不去了》
→ 用對比強化產品優(yōu)勢,適合口感突出的農產品
故事情感型
《爺爺種了30年的棗樹,今年最后一季了》
→ 故事比產品更容易讓人記住,適合老農戶
解決方案型
《孩子不吃蔬菜?試試這根能生吃的甜桿西蘭花》
→ 精準打擊寶媽群體的焦慮
季節(jié)限定型
《等了一年的溏心蘋果,終于能下單了》
→ 制造稀缺感和期待感
不過話說回來,模板雖好,也不能硬套。得根據(jù)你的產品調性微調才行。
有些錯誤一旦犯了,內容再好也白搭: - 過分夸張:“全世界最好吃的蘋果”——用戶不信,還覺得你浮夸 - 虛假承諾:“吃一周就能瘦5斤”——農產品不是藥品,別惹麻煩 - 關鍵詞堆砌:《有機農家自產天然綠色香蕉》——像機器人寫的 - 忘了目標人群:給年輕人推《中老年養(yǎng)生核桃》,流量不對啥都白費
尤其要注意的是,農產品涉及健康描述時一定要謹慎。比如“抗癌”“治病”這種詞絕對不能用,否則分分鐘違規(guī)。
別盲目自信,標題好不好讓用戶說了算。教你個土方法: 1. 寫出3個不同方向的標題 2. 丟到家族群或朋友群(別說是測試) 3. 看哪個問的人多、點的人多
為啥推薦家族群?因為里面涵蓋老中青三代,而且對你比較誠實。如果連你大姨都想點進來看,那這標題大概率能成。
今天聊的這些案例和方法,或許暗示了農產品軟文的一些創(chuàng)作方向,但最終還是要靠你自己多寫多試。有時候覺得寫得挺爛的標題,反而爆了;精心打磨的卻沒人看——這事真說不準。
記住核心:標題是敲門磚,內容是留客茶。光標題好內容爛,用戶會覺得被騙;標題普通內容驚艷,還能靠口碑逆襲。所以啊,既要練標題,也更得打磨好產品故事。
【文章結束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