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169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為什么別人家的微信群加人送杯子能裂變500人,你送充電寶卻沒人搭理?
客歲有個做母嬰用品的老板跟我吐槽,花三千塊買了100個充電寶做邀新禮物,終局一周才拉進來23個人?;仡^看隔壁水果店,送兩塊錢的卡通掛鉤,三天微信群爆滿。這事兒啊,中心得摸透人性貪小便宜的精髓。
先潑盆冷水——萬萬別送商圈通貨!你送個拼多多9.9包郵的手機支架,人家回頭就扔抽屜吃灰。得選那種:
舉一個真實案例:2023年某母嬰品牌用這套打法:
準確選品:嬰幼兒專用口水巾(成本4.8元)
錯誤樹模:個別濕巾(成本3.5元)
終局前者轉(zhuǎn)化率比后者高出210%,出于寶媽們更違心曬寶寶專屬物品。
“邀3人送禮物”這種玩法早過時了。試試途徑式責任:
客歲有個美妝社群玩得更絕:
直接說“拉人進群領禮物”太low,得換一個說法:
個別版:“邀請摯友進群領好禮”
進階版:“幫摯友爭取限量內(nèi)測福利資格”
高階版:“解鎖城市生涯家專屬通行證”
來看一個對比案例:
話術范例 | 三日拉新量 |
---|---|
直接說明 | 58人 |
身份包裝 | 127人 |
特權暗示 | 263人 |
禮物別當場發(fā)!有個做社區(qū)團購的老板這么操作:
重點來了:發(fā)貨時間把持在3-5天最佳,既不會閃開銷者忘卻,又可能保持期待感。萬萬別學那些當天發(fā)貨的,人家拿到東西就退群了!
見過最絕的防刷單打算:
有個賣辦公用品的試過這招:
獨家數(shù)據(jù):2024年社群經(jīng)營白皮書表現(xiàn),帶情緒聯(lián)結(jié)的禮物(如刻字服侍/定制周邊)比個別禮物留存率高3.8倍。下次試試在帆布包印上網(wǎng)民ID縮寫,成本多2毛錢,效果可能翻倍哦!
最后說一句得罪人的:見過太多老板燒錢送禮物,微信群卻是滿了,終局滿是領完獎品就裝死的僵尸粉。記著啦,每份禮物要綁定后續(xù)開銷場景——比如說送咖啡杯的同時,推送個“周三咖啡半價日”的群公告,這才叫把錢花在刀刃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