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486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
【文章開始】
你有沒有想過,為什么身邊那些對手機特別挑剔的朋友,最后很多都選了華為Mate?是跟風,還是它真的有什么過人之處?今天咱們就拋開那些復雜參數,像朋友聊天一樣,聊聊Mate系列到底牛在哪。
先說拿在手里的第一感覺。Mate的旗艦機,你一摸,那個質感…嘖,它就不是那種輕飄飄的塑料感。無論是早期的金屬一體化機身,還是后來用的陶瓷和素皮,它給你的那種扎實、高級的握持感,很多手機一比就露怯了。
這背后是啥?是對材料的較真。他們好像不太計較為了一塊好看的玻璃后蓋或者更親膚的材質,成本要加多少。目的就一個:讓你覺得這錢花得值,有面子。這或許暗示了,高端的第一印象,首先是由設計和質感決定的,參數表反而排在后頭。
“一億像素!”很多品牌都這么喊。但Mate的拍照,好像從來不是單純拼這個的。它強調的是綜合的影像體驗。
比如,它很早就在玩“計算攝影”了。啥意思?就是拍一張照片,手機其實在后臺瞬間拍了好多張,然后用它的算法(比如XD Fusion引擎)進行合成、優(yōu)化,最后給你一張細節(jié)、亮度、色彩都平衡得更好的成片。
不過話說回來,這套算法具體的優(yōu)化機制和細節(jié),其實屬于各家公司的核心機密,我們外界很難完全摸透。但成片效果,確實能打。
智能手機最大的痛點之一是啥?肯定是續(xù)航??!Mate系列在電池技術上,一直挺下本的。
巨大的電池容量配上超級快充,這組合拳直接就把用戶的電量焦慮打沒了。早上起床發(fā)現手機沒電,插上充電器,刷個牙洗個臉的功夫,電就夠你用大半天了。這種體驗,一旦用過就真的回不去了。續(xù)航長和充電快,構成了Mate系列“可靠”口碑的基石。
聊到Mate,肯定繞不開麒麟芯片和鴻蒙OS。這倆是華為自己搞的,所以軟硬件可以結合得更深。
麒麟芯片吧,雖然早期的性能跑分可能不是最頂尖的,但它的能效控制做得不錯,就是性能強的同時還比較省電,不發(fā)燙。這給Mate的續(xù)航和溫控加了很多分。
鴻蒙系統(tǒng)呢,主打一個流暢度和萬物互聯(lián)。手機、平板、電腦、手表之間的協(xié)同切換很順暢。如果你身邊有好幾樣華為產品,那種聯(lián)動體驗是別的手機暫時給不了的。當然,生態(tài)互聯(lián)的終極體驗究竟能發(fā)展到哪一步,可能還需要更多時間來觀察和驗證。
想了這么多,最后回歸到一個核心問題:用戶花高端機的價錢買Mate,圖啥?
其實吧,手機發(fā)展到今天,各大旗艦機的絕對性能對大部分人都是過剩的。最后讓你做決定的,往往是一些感性的東西:手感、品牌帶來的認同感、某幾個讓你心動的功能點。
華為Mate系列,恰恰在這些看得見和看不見的地方,都花了心思,慢慢攢起了它的高端口碑。它可能不是最完美的手機,但它確實找到了讓一群人死心塌地喜歡它的理由。
【文章結束】